主頁   資料庫  中國  中國稅務  個人所得稅  中國個人境外收入納稅管理 

資料庫

分享

中國個人境外收入納稅管理

中國個人境外收入納稅管理

隨着中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持續提升及居民跨境活動的日益頻繁,個人境外收入納稅管理已成為中國稅收征管體系中的核心議題。從改革開放初期以勞務輸出為主的跨境經濟活動,到當前數百萬中國公民在海外就業、投資及定居的多元化格局,境外收入規模已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這一結構性變化不僅對國家稅收權益保障提出了更高標準,也對現行稅收征管體系形成了系統性挑戰。

中國對個人境外收入的稅收管轄權主要遵循屬人原則。《個人所得稅法》第一條明確規定:"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累計滿一百八十三天的個人,為居民個人。"其中,"住所"的界定並非基於房產所有權,而是指個人因戶籍、家庭關係、經濟利益等因素在中國境內形成習慣性居住的場所。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均須依照本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該條款確立了中國對居民個人全球所得的全面徵稅權。

在稅制設計層面,中國採用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境外收入依據其性質被歸入不同應稅項目,涵蓋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類別。為避免國際雙重徵稅,中國充分運用雙邊稅收協定(DTA)機制,目前已與100餘個國家/地區簽署《避免雙重徵稅協定》。《個人所得稅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居民個人從中國境外取得的所得,可以從其應納稅額中抵免已在境外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額,但抵免額不得超過該納稅人境外所得依照本法規定計算的應納稅額。"在申報流程中,納稅人需通過稅務系統提交相應年度的境外完稅證明、稅收繳款書或納稅記錄等憑證;若無法提供原始憑證,可提交納稅申報表(或繳款通知書)及對應的銀行繳款憑證作為替代材料。

征管機制方面,中國已構建稅務登記、納稅申報、源泉扣繳與自主申報協同運作的管理體系。2019年新個稅法實施後,境外所得年度彙算清繳制度正式確立,要求居民個人於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完成境外所得申報及彙算清繳工作。根據《稅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特殊情形下稅款追征期可延長至五年。

隨着CRS(共同申報準則)信息交換機制的常態化運行、稅收征管法規體系的持續完善,以及金稅四期系統征管能力的升級下,跨境稅收監管力度顯著增強,境外收入追補申報將成為未來監管重點。建議存在以下情形的個人提前開展自查,以避免因漏報產生罰款及滯納金:
  1. 持有中國與CRS簽約國家/地區金融機構賬戶;
  2. 賬戶在2021-2024年度產生投資收益(包括股息、利息、紅利所得及金融資產處置收益等);
  3. 未就境外收入履行中國納稅申報義務(即使資金未匯回境內)。

稅務機關針對境外收入補申報的滯納金計算標準為每日萬分之五(年化18.25%),自稅款滯納之日起計征。若被認定存在偷稅行為,將面臨未繳稅款0.5至5倍的罰款;首次違規且配合補繳的納稅人,可適用0.5倍最低處罰標準。

中國個人境外收入納稅管理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需要制度設計的持續優化,也依賴征管能力的階梯式提升。個人境外資產透明化是未來大勢所趨,客戶可以尋求專業機構提供海外資產結構優化服務,充分運用各國的稅收協定政策,在稅務合法、合規的基礎上,達成全球稅負最優的效果。這不僅有助於維護國家稅收權益、促進社會分配公平,更能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和個人跨境發展提供穩定可預期的稅收環境。

免責聲明
本文所及之內容和觀點僅為一般資訊分享,不構成對任何人的任何專業建議,啓源不對因信賴本文所及之內容而導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如果您需要進一步的資訊或協助,煩請您瀏覽本所的官方網站 www.kaizencpa.com  或透過下列方式與本所聯絡:
電郵: info@kaizencpa.com
電話: +852 2341 1444
手提電話:+852 5616 4140, +86 152 1943 4614
WhatsApp, Line 和微信: +852 5616 4140
Skype: kaizencpa

我們的辦事處香港 - 深圳 - 上海 - 北京 - 新加坡 - 台北 - 紐約 - 倫敦 - 東京 - 吉隆坡

語言選擇

English

日本語

简体中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