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化境外游客退税政策
国家税务总局宣布,我国正式升级境外游客增值税退税政策,将运行多年的"离港退"模式调整为"购后退"模式。这一创新举措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游客在境内免税店购物时即可申请退税,退税款项实时到账,标志着我国旅游服务便利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
此次政策调整的核心在于退税流程的时空突破。此前,境外游客需在离境时于机场办理退税手续,受限于排队时长、手续费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实际到手退税金额常打折扣。新模式下,游客在贴有"增值税退税"标识的免税店内购物时,可通过专用POS机即时完成退税,资金直接返还至信用卡或移动支付账户,使退税金额可立即用于后续消费。这一变革将单次购物退税时效从平均45分钟缩短至3分钟以内,极大提升了消费体验。
政策升级经历了严谨的试点验证阶段。自2022年起,上海、北京、广东、四川、浙江等入境旅游热门省市率先试行"购后退"模式,累计处理退税业务超12万笔,平均退税成功率98.7%。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试点期间已完成全国增值税发票系统与免税店支付系统的深度对接,建立了多语种服务标准及风险防控机制,为全面推广奠定技术基础。目前全国已有超2万家免税店完成系统改造,覆盖主要交通枢纽及旅游商圈。
"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服务理念的革新。"STA(国家旅游局)官员强调,新政通过简化流程(单据数量由7项减至3项)、强化指引(多语种退税指南全覆盖)等措施,将境外游客满意度提升至92%。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指出,该政策与海南自贸港离岛免税、144小时过境免签等形成政策协同,预计将拉动入境旅游消费增长15%-20%,助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放眼全球,欧盟"即时退税"覆盖率已达89%,韩国仁川机场更实现"扫码退税、机场提货"的无缝衔接。我国新政虽起步较晚,但通过数字化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业内专家预测,随着区块链电子退税等技术的应用,未来或将实现跨境电商与实体零售的退税互通,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此次政策升级,既是对"十四五"规划中"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要求的积极响应,也展现了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随着"数字退税"生态系统的完善,中国正以更智慧的服务迎接全球游客,书写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